“设备对水体中的COD、总磷、悬浮物、氨氮等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实现了国内超导磁体在污水处理领域的首次应用,这也是国际上首个工程化应用系统,取得了超导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零的突破。”10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设备在浙江桐庐通过专家组鉴定。这意味着继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领域应用后,第二个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创新超导技术成功落地。
“一瓶是进水水样,一瓶是出水水样,出水水样明显要清澈许多。”在桐庐县下洋洲排涝站,抽取水样的浙江省环境监测站总工梅荣武如是说。经检测,排放水中的氮、磷、钾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水质达到了一级A以上标准,附近的黄潦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在现场,可以看到排成一列的蓝色集装箱,里面正是此次专家组验收通过的超导磁分离一体化设备。由排涝站进口,污水井里的水要经过混凝沉淀池、超导系统、缓冲池、生物处理池,进行多次技术处理,最后才可排放到黄潦溪。
据悉,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超导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杭州富士达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技术团队于2017年合作成立,致力于超导污水处理技术的产品化研发和产业化落地。
“超导污水处理系统是利用超导磁体先进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的。进行污水处理时,根据水质类型对污染物进行加磁处理,通过可控超高磁场捕捉并提取加磁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高效、深度、快速去除,是一种高效、稳定、节能的新型绿色水处理技术。”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方硕介绍。
“面对各式各样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现在世界上主要通过常温下的两大技术来处理,一是生化处理技术,二是膜处理技术。”项目鉴定组组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表示,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的低温超导磁分离技术具有原创性,项目运行两年,稳定达到并超过出水标椎,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蔡方硕介绍,下洋洲排涝站目前日处理量是5000吨,随着城市建设、居民人口增加,需要提升处理能力。对此王浩建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磁场中的磁颗粒利用率,如增加水流密度、改变磁颗粒形状、增加水流经过时间等,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以更好地推广超导污水处理设备。

杭州叮当快药“健康小屋”送清凉 守护高
西湖畔的温情传递:政策惠民生,“助小
癌痛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忍痛、乱用药后果
清凉沁工地 法治筑根基
AI养生新搭子,专治睡不好
这种“富贵癌”盯上年轻人 比切息肉更重
WAIC 观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睡眠
2025年第二十二届ChinaJoy在上海新国际
中铁七局海盐制梁场顺利通过箱梁生产许
回首征程尽雄风,青年再踏长安路
观中共征程史,忆往昔岁月稠
寓教于乐,让趣味与知识并蒂开花
中共历史悠悠去,不尽长江滚滚流—
华诞迎百年,青年在行动
热烈庆祝2020超算与分布式存储产业峰会
心遇App再聊家庭融合问题 助力和谐幸福
浙江理工大学青少年素质提升社科普及基
电梯新规让“换梯潮”按下暂停键 品牌如
地球日肯德基食物驿站全国突破1000站,
加码安全出行 哈啰城市计划安吉发起“一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侨银股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