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日前,央行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就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该如何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加大在普惠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及创新相关产品、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据媒体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7000万家小微经营户,为社会贡献了约2.3亿个就业岗位,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3万亿。小微经营户占全国就业人口30%,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3。然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同盾科技自创立之初,就坚持以降低客户风险、降本增效为目标,不断衍生出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中小微金融领域,同盾借助多元产品+纵深服务,帮助金融机构管控风险,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取得了切实显著的成效。
去年疫情期间,由同盾提供技术支持,唐山市政府、唐山市金融局等单位主导建设的唐山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唐山市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顺利开展“春雨金服”惠企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平台借助同盾的智能风控技术方案,通过对银行、政府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架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让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无缝对接”,被国务院作为“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之一”予以通报表扬。截至2021年7月6日,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62家,注册企业超过1.3万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879亿元,成功投放超过615亿元。
此外,同盾科技与杭州银行合作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基于风险评估模型,辅助杭州银行实时识别企业贷款申请中的信用风险及欺诈风险,提升杭州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企业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在该项目中,同盾技术团队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手段,深挖科技创新在信贷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潜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重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项目入选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沙盒”第二批创新应用。
当然,同盾技术专家在实践中也发现,中小微金融或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在业务非接触化、线上化的转变中会产生两个新的挑战:
一是伴随移动互联等技术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欺诈风险呈现新特征,数字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二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落实效果,解决中小微等棘手问题,还需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
对此,同盾相关专家分析认为:
首先要做到智能反欺诈。近年来,黑产金融欺诈现象屡见不鲜,普惠金融业务是易受攻击的类型之一。同盾应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准确识别欺诈风险,并提供专业化应对策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端到端风控闭环。同盾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有效过滤“干扰者,欺诈者,冒失者”。
其次是智能化分析决策。以中小微信贷风控为例,随着客户不断习惯于便利的线上操作,势必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挥数据智能来打造一个智能信贷风控闭环,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等全生命周期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这一过程也是实现小微信贷成功放款的重要步骤。
同盾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服务提供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运用包括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等在内的各种可靠数据资源,从人员、技术、方案等各方面,努力实现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对于助力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同盾将继续以创新科技为基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路径,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