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以“贤聚堂”民族家园模式的方式践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适性,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捧真诚志愿之心,延民族文化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有幸对“贤聚堂”民族家园中心负责人雨姗进行了采访。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上,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首次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使得民族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和重大的历史使命。经过团队前期调研发现拱墅区祥符街道此类活动较有成效。
在采访中,当提及民族志愿活动的初心时,雨珊老师解释道,她自己作为少数民族的人员,本身对于少数民族发展怀有较强的责任感;再加上浙江杭州对口帮扶的湖北恩施正好是她的家乡,带着感恩的心和热情的责任心开启了民族公益活动之路。
对于公益活动中资金的来源,她解释道,由于其是杭州乐金邻的负责人。作为一个受到政府认可的公益机构,在进行项目开展的前期,政府会根据活动级别不同,提供相应的公益基金。雨珊老师强调,国家现在对于公益事业十分支持,也正是有了国家的帮扶,才能减少顾虑,更好的投入公益事业中。
在提及“贤聚堂”民族家园的定位与意义时,老师提到所服务的对象年龄不等。有小朋友们、中年人、老年人等。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都有不同的民族活动。全民参与普及,更有利于减少民族偏见,学会尊重,最终为国家实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真正做到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采访之余,团队成员还尝试了民族服饰的穿搭。
在今天社会实践之后,团队成员对于公益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贤聚堂”民族家园的运营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团队计划采访当地社区主任,交流相关问题。
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捧真诚志愿之心,延民族文化之魂”实践服务团队贤聚堂小分队报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