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传媒学院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于7月13日至7月15日深入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坦歧村进行社会实践,意在通过基地实地考察感受党引领下的乡村幸福生活,为坦歧革命老区向外界进行宣传。同时不忘初心地践行三脚架的志愿服务精神。
坦歧村是革命老区,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然而很久以来都缺乏经济上的发展。
从多年前的穷困山村,一步步成为如今家家通电、有着水泥大道的坦歧村,党领导、党建设是最大的推动力。
通往坦歧村的珊溪大桥,陈雨婷摄
坦歧村中的红色雕塑,陈雨婷摄
访党员,感党风,知党恩,跟党走
为了探寻坦歧村的红色印记、接受党红色文化的熏陶,三脚架来到村委会兼党群服务中心。在那里,三脚架采访了坦歧村的村书记,村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坦歧村的历史、村情并讲述了坦歧村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末了,村书记还建议三脚架到当地的刘英纪念馆参观。
队员在参观党群服务中心,余泓君摄
刘英,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曾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多次抗日游击战,因叛徒出卖被捕后,面对敌人的诱降和审讯坚贞不屈,革命精神至死不渝。
为领略革命先锋的风采,三脚架来到了刘英纪念馆。展板上来自刘英烈士的话语“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令三脚架被刘英烈士的奉献精神、革命精神深深感动。而在刘英烈士写给夫人的家书中,一句“私人的利益应该放在整个事业的后面的后面,这是我俩必须遵守的原则”,又让三脚架感受到了党员为了革命对小家义无反顾的割舍。
队员在参观刘英纪念馆,余泓君摄
为了更好地感受党的力量,三脚架采访了当地的两位老党员,一位是党龄73年的蔡世调,另一位则是103岁的百岁党员潘明都。在邻居村民的热心帮助下,三脚架的队员得以克服方言困难和党员爷爷进行深入的交流。
队员在采访蔡世调老党员,廖中杰摄
队员在采访潘明都老党员,余泓君摄
采访过程中,两位党员爷爷都提到了,是共产党带头领导解放了穷苦人民,新中国的美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潘爷爷还叮嘱道“年轻人千万不能忘记了!”。是的,年轻人要牢记革命历史,牢记党的恩情,紧跟党的步伐,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社会主义美好未来。
谈及对新时代青年的期待,“好好学习”、“注重思想意识”、“坚持共产主义”则频繁地出现在两位老人恳切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两位老党员对青年人寄以厚望。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意识上打好基础,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是每一位有志青年必打的卡。
三脚架的队员们从和党员爷爷的对话中明白了新时代的青年要正直、有担当,要做新时代的朝阳。青少年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在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对党员们的使命担当和党精神的传承感到无比的触动和敬佩。
用镜头传递爱,三脚架的志愿之行
拍摄肖像照是三脚架团队的传统项目,旨在乡村居民免费拍摄一张属于自己的肖像照,记录他们在生活中的肖像。目前,移动三脚架已经走访多个村庄,每一个巷落,移动三脚架都用镜头记录,以照片定格不同美丽、但相同美好的瞬间。队员在拍摄肖像照,陈雨婷摄
三脚架用拍摄的肖像照及村庄风景照布置了“镜头,让爱更有力量”的主题摄影展,当队员将打印好的肖像照和风景明信片送给村民时,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队员们无比满足,深觉志愿服务得到认可。
“噢,这张是拍的那个大桥!我要一张这个的明信片!”
“这张拍的我真好看!”
村民们的话语萦绕在耳边,这不仅是移动三脚架与村民们之间的爱与温暖的传递,也是队员们为坦歧村的宣传和记录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队员在给村民送照片,廖中杰摄
村民在欣赏队员拍摄的村庄风景,余泓君摄
队员合照,薛宝珺摄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里,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秉承了移动三脚架“镜头,让爱更有力量”的初心。肖像照帮村民记录了生活瞬间中的自己,风景照则带村民领略到每天生活的村庄在镜头中不一样的美。相信这份回忆将永远留在村民心中,成为他们平静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三脚架也将融合所见所感所闻,剪辑一则红色教育主题的宣传短片,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机,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投放,来向更多青年人传递老一辈革命者对新青年的期望,传播红色文化,筑牢红色根基。
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会一直走在路上,继续在村庄留下脚印,为村民带去温暖。同时,移动三脚架希望本文在青少年平台上的推广,能传递更多正能量,鼓励更多大学生到村里来,将温暖带来,也将村里珍贵的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