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两性保健
投稿

留意预警信号、及早进行干预,心衰也能预防

文章来源:中浙网 | 编辑:吴珠圆 | 审核:王大鹏 | 发布时间:2022-07-18 | 爆料热线:0577-25694542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指的是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衰属于器官衰竭的一种状态,是基于某些心脏病变本身逐步加重而形成的,可急性起病、可慢性发展。心衰是心脏疾病进展的过程,是心脏终末期的表现,因此它的严重程度要看原发的疾病,以及进展的程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尤杨主任介绍,心衰并不是不可避免,高危人群在早期具有较为明显的发病信号,学会识别这些发病信号并进行积极预防、有利于提升心衰生存率。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高危人群抓住早期信号,积极进行防治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临床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的人群,都属于心衰的高危人群,平时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情况,通过平时的一些现象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抓住早期心衰的蛛丝马迹,并及时进行防治。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比如,进行较剧烈运动时,感觉心跳明显加快、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呼吸急促,休息十多分钟才能缓解;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运动耐力明显比之前差,更容易感觉疲劳,而且总是懒洋洋的;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睡觉时,用原来的枕头会感觉呼吸困难,必须换高一些的枕头或是半卧,呼吸才能顺畅;或者睡觉时会被突然的气闷、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有时可能还伴有咳嗽;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高危人群早期心衰发生的信号,是提示心脏功能在逐渐减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AB阶段早干预,心衰恶化远离你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除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外,心衰早期阶段开始干预,是可以预防心衰发展的。尤杨主任指出,按照发生发展的过程,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四个阶段。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阶段A:前心力衰竭阶段。是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心脏结构没有改变,功能也没有异常。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阶段B: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疾病的发展引起了心脏结构的变化,但没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大和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疾病。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阶段C: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指病人已有心力衰竭,也有心脏结构性变化。但无需长期住院,经一定治疗可缓解。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阶段D:难治性终末心力衰竭阶段。患者到了这个阶段,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患者开始无法长期离开医院。病情会反复发作,需要不断住院。即使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休息期间仍有心力衰竭症状。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尤主任重点强调,在心衰A阶段即前心衰阶段,改善生活习惯,对危险因素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原发病积极治疗,都是预防心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到了心衰B阶段即前临床心衰阶段,距离真正的心衰可谓是一步之遥,这个阶段的患者及时干预,就能够预防心衰从阶段B进展为阶段C。此阶段要以改善心室重构以及防止心衰症状出现为主。临床上一般常用芪苈强心胶囊等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其具有抑制内分泌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用于此阶段可以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心衰患者达890万,在35岁及以上成人中,心衰患病率约为1.3%,比2000年的0.9%增加了44%。严重危害了人民生活健康。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心衰不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患病率也在增加。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对心衰足够重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症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控制原发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提升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寿命。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sLn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文章来源:中浙网 责任编辑:吴珠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service@zjchina.cc 网站投稿:0577-25694542 转3号线 活动邀请:0577-25694542 转4号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