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两性保健
投稿

为什么骨质疏松更偏爱女性?有2个原因!早知道早预防

文章来源:中浙网 | 编辑:吴珠圆 | 审核:王大鹏 | 发布时间:2022-08-31 | 爆料热线:0577-25694542

许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小毛病”,而事实上,它高发于女性群体,如果不加以干预会导致患者不断发生脆性骨折,严重影响生活独立性。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根据最新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7%,65岁及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还有研究报道,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中风和发作性心脏病三种疾病的年发生率,加起来还不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经过深入探究,我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女性骨峰值比男性低,骨钙储备相对少。我们的骨量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会不断下降,而女性达到的骨峰值比男性低,35岁左右出现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这就像存钱一样,如果年轻时存的钱少,年纪大了就很容易没钱花。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第一,女性雌激素减少,会导致骨量流失快。达到骨峰值后,男性每年流失 1% 的骨量;而女性因为绝经期雌激素分泌降低,致钙流失增加,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绝经后每年骨量以0.5-2%速度下降,所以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会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就好比本来账户上的钱就少,花钱还比男人快,身体钙储备很容易入不敷出。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想要减缓或者预防骨质疏松这种骨骼衰老现象,就需要早作准备。首先在饮食上,要有足够的钙和蛋白质摄入,合理搭配膳食,含钙量高、好吸收的钙质主要存在与乳制品中,而蛋白质的选择上建议摄入完全蛋白,如大豆、瘦肉、蛋类中的蛋白质。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其次,一些药物可以改善骨质量,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概率,犹如“骨大厦”的保安,可以常备。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抗衰老论坛”上,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边育红教授指出,衰老导致的骨质疏松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有助于修复衰老和病变引起的骨组织的损伤,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边育红教授科研团队从动物股骨内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和鉴定,通过诱导、分化等衰老指标的对比与考察,发现快速老化小鼠服用八子补肾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明显增加,成脂分化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八子补肾胶囊可显著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平衡。实验研究还进一步发现,服用八子补肾可以通过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改善快速骨老化模型小鼠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增加骨小梁数量、厚度、骨微结构百分比等指标,进而改善骨老化小鼠的骨质疏松。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最后,建议大家适当运动,增加骨骼强度。有研究称,运动不仅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重建,而且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关节灵活性,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运动可能会导致骨密度的下降,从而加重骨质疏松的症状。所以,也希望大家在运动的过程中适度运动,量力而行,以免弄伤自己。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治疗骨质疏松通常是一个慢性和长期的过程,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要有意识地去户外运动,另外吃得要均衡,不要偏食,做好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同时年轻女性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的骨量峰值,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这就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7za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文章来源:中浙网 责任编辑:吴珠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service@zjchina.cc 网站投稿:0577-25694542 转3号线 活动邀请:0577-25694542 转4号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