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网(通讯员 赵钰婷 罗万山/文)独家首发,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钧、汝、官、哥、定是也。”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南缘,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南宋官窑。八百多年以前,在那个“不贵金玉,而贵铜瓷”的时代,南宋官窑肩负着文化的馨香,定格出时代的品格,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也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2019年7月15日,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泥巴班”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感受八百多年前辉煌的陶瓷文化,体验精美有趣的陶瓷工艺。博物馆依山傍水,馆内绿植丰富,空气清新,可谓陶瓷制作的风水宝地。博物馆建筑按照南宋风格构建,分为古窑址保护厅、出土文物展厅、传统作坊制作区三部分。
首先,我们跟随指引牌来到了出土文物展厅,该展厅主要展示了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文物,如唐代三彩马、南宋小玉壶春瓶、元代的青花瓷等,勾划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演进历程;随后,我们来到了古窑址保护厅,该展厅展示了南宋官窑的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和器类别,生动地再现了其往昔的风姿神韵;
童心未泯玩泥巴
南宋官窑博物馆围绕陶艺特色,在陈列中突出了观众的参与性,设置了别具一格的陶艺中心,它既直接显示了古代传统陶瓷工艺,也为游客开辟了动手制陶的空间,在杭州各博物馆中开创了游客参与的先河。游客在此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陶艺作品,亲身体验古代陶瓷艺人用泥与火创造陶艺文化的艰辛与乐趣,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在这里寓学于乐,对陶瓷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当我们到达时,陶艺馆中坐满了家长和小朋友,小朋友在师傅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捏着手中的泥巴。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也按捺不住玩泥巴的心,随即报了名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泥巴。
师傅教学过程非常“简单”:机器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手臂要倚靠在大腿上保持稳定,一只手不动,用来保持平稳,另一只手用力往里推使其呈现理想形状。泥巴在师傅手里变化万千,要高则高,要瘦则瘦,看似轻而易举,可当我们的成员实践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一不小心,就得从头再来。
在与师傅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南宋官窑博物馆因其自身特有的陶瓷文化优势,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展览教育的同时,与学校、社区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举办文博夏令营、推出流动展览、开设参观引导课 、陶艺进社区、举办中小学生陶艺展、培养小小讲解员等多种形式,内引外联,开展文化艺术服务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陶艺中心的橱窗中展示着许多中小学生陶艺比赛的获奖作品,为陶瓷文化的宣传起了无声而有力的作用。
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增强经济基础,又能改变人们对杭州缺乏陶瓷文化的认识。历史与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灵魂。陶瓷文化,是杭州璀璨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创造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文化根源。陶瓷作为杭州众多文化一体化下的重要资源,是一股崭新的文化力量。通过实践,成员们意识到陶瓷工艺的制作不易,也深深地被那个陶艺繁荣的时代震惊,南宋官窑作为杭州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盛衰关系着杭州的未来,尘封南末官窑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纱在近代被揭开.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好这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所有人的义务,让陶瓷文化恢复从前的灿烂更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