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我们嘉兴小分组来到秀洲区潘家浜村对当地的乡村振兴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潘家浜村产业支柱主要由翠冠梨、苗木和传统蚕桑三部分构成。除此之外,该村还有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以及清代李朝胜故居、近代老知青馆等历史遗迹。村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保护历史遗迹充分结合,以当地桑蚕养殖史、千年梓树底蕴文化为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桑梓情·养生地·梦里水乡潘家浜”。
我们小分队于上午9点抵达潘家浜村,映入眼帘的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梦里水乡潘家浜欢迎您”这几个字伫立在绿地上,入口是一栋古色古香的木楼,牌坊上印着“善美潘家浜”。我们小组成员在此进行了合影留念。而后,我们顺着小路前行,首先到的地点是零水廊,整个零水廊都是由木材建成的,少了一分现代化的气息,多了一分江南水乡的韵味。潘家浜港依着零水廊,清澈的河水上有着些许盛开的荷花,几只小船飘荡在河面上。根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条河长640米,是当地最有特色的一条河。零水廊的尽头是一座雕像,这是唐代的一位状元——零必纨,是潘家浜村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以“零状元”的历史伟绩为代表的神堂文化在潘家浜的乡村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
“以乡村为平台,在实践中发展”。7月1日结尾之行,小组成员一行潘家浜村的农家乐,以舌尖一领当地农村的特色农家菜风采,因夏仁农家乐曾招待过嘉兴市的市委书记,所以整个场地的布置也充满了党与“红色”的韵味。农家乐同时也带动了乡镇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做了有力的贡献。通过今日全潘家浜村的探访,我们切身感受了潘家浜因乡村振兴而带来的巨大改变,也感受到了乡村相比于城市的不同魅力。(通讯员/丁宗豪)
温馨提示:本文为中浙网首发,独家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