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乘坐着爱国主义教育专线,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穷游西湖小分队”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西湖边上的淞沪会战纪念碑。本来我们以为会有一座纪念馆的,下了车才发现只有一座高高的碑静静地矗立在西湖岸边:一名长官手指向蓝天,旁边的士兵拿着步枪随时保持着警惕。这一幕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全民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
对于淞沪会战,从前只是在历史书里看过,仿佛是所有抗日战争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实践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在八十年前,在这片土地上,中华儿女同侵略者进行了这样一场悲壮的抗争。而这场战争最伟大的意义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
站在纪念碑前看着两位战士,他们的身体是那么地笔直,一如他们不可摧毁的斗志;他们的神情是如此地坚毅,看着脚下的山河,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守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尊严。可是他们也是像我们一般年纪的青年人,就已经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或许刚从黄埔军校毕业出来就加入战斗,或许家中还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和年迈的双亲。但是他们还是为了家园、为了祖国前仆后继!这些战士们是家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是祖国值得信赖的好儿郎。
此时夏日的西湖游人如织,杨柳依依,荷花出水亭亭玉立,三两友人同行畅谈古今。参天古树下的长凳上坐着走累了的老人,拿着蒲扇悠悠的扇着风。孩童闹着要和纪念碑上的英雄合照。英雄却只是个雕像,不悲不喜,一直看着远方,像是在看着胜利的希望、黎明的曙光。而真正的英雄大多早已经牺牲在残酷的战争中。
英雄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英雄的。但是身为国家的一份子,那种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深深的烙在他们心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祖国有难岂能逃避?“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和平生活是战士们誓死追求的,但只能在梦里遐想一下。谁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战士能做的只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完成长官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就是一个普通军人对忠诚平凡却伟大的注脚。
浙江理工大学 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穷游西湖小分队 鲁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