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是靠什么去航海的吗?”志愿者又向小朋友们抛出了新的问题。但这显然也难不倒聪明机智的小朋友们,“是船呀!”“船!船!”。

近日,来自不同小学的小朋友们怀着对船舶的憧憬与好奇,参加了由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的科技+活动。这次活动向小朋友们充分展示了船舶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原理,更重要的是,还让他们了解了未来船舶的发展趋势,呼吁大家重视国际海洋环境保护。

“船是怎样运动的?” 志愿者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关于船舶微课,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科学热情,“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水的流动!”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其实,不同类别的船舶动力都是有所差异的。最初,我们靠的是竹木筏子,这是人动力。接下来是风帆,这是风动力。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船,依靠蒸汽动力。”他从同学们的回答引入,深入浅出地普及了船舶动力的相关知识。
了解了船舶动力发展历史和现状,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去感受船舶的奥妙。本次科普小制作是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明轮船”小实验,“太神奇了,姐姐这艘船真的动起来啦!” 看到志愿者展示的小实验成品,台下的小朋友们都在座位上跃跃欲试。
“其实原理很简单,电机带动明轮转动,会使水泼在明轮的叶面上。叶片下沉,使明轮不断向前运动,推动船舶前进。”志愿者张嘉慧简单地向小朋友解释明轮船运动的原理。

“我成功了!”“我也是!我也好了!”小朋友们激动地捧着成品到讲台进行展示,咔嚓一声他们美好的笑容定格在相机中,也定格在每个志愿者的心中。

浙江理工大学 石梦臻/文